這個案子有個特色,每個人物都和一座城市(或地域、或文化)有關係。譬如說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和台北有較深的淵源(但他的建築成果,並不只在台北有,台南的台灣文學館也是他的代表作喔),馬雅各醫師和台南、和長老教會有關,而磯永吉先生則和陽明山、和台大,還有和中南部的稻米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連性。

 

  我是一個在台北出生長大的小孩,只有幼年時不到兩年左右,曾在豐原的眷村裡住過,後來又回到台北。所以對於中南部,一直沒有很深的認識,但為了寫馬雅各醫師,我去了台南,拜訪了好幾個地方,用很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台南(雖然還是淺薄的認識,但至少是一個開始)。

 

  所以在寫馬雅各醫師的總論時,我選擇寫出自己的「認識」。

 

633856087669891430.jpg 

 

  也許是因為,臺北是今天臺灣重要的經濟、政治集中的城市,也許是因為,身為臺北人,習慣了這座城市一直被視為是臺灣焦點的緣故,在進行採訪前,我一直抱持著一種錯誤的概念,總覺得臺北才是臺灣發展的起點。

 

  但在經歷親身訪談、看過聽過見識過後,才感受到古都臺南的重要性。

 

  臺南,是臺灣最早發展的城市。

 

  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,賣一袋胡椒就能賺進一棟房子的荷蘭人,意識到臺灣這座小島在轉運功能上的重要性,於是積極向外擴張勢力,從澎湖轉進臺南,從而開發此地,展開長達三十八年的漫長經營。雖然隨著地理位置和環境的轉變,當年被荷蘭人視為堅守重地的據點,如今只剩下熱蘭遮城(今安平古堡)和普羅民遮城(今赤崁樓前身)和幾處殘跡,但這些陳跡,卻證明了此地是東西文化交流的起點,而基督教文化,也從此時起隨著荷蘭人引入臺灣。

 

  有人說,到臺南看古蹟有三大重點,一是荷蘭人治理的遺跡,二是府城古蹟,三是基督教文化。可見基督教與臺南一地關係的密切程度。

 

  隨著荷蘭人的離開,基督教有一段漫長的歲月在臺灣絕跡。然而,公元1865年,清廷與英法兩國簽訂的「天津條約」,明令安平開港通商,並同意英法傳教士可至內地遊歷傳教,隨後,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宣教師馬雅各醫師於五月來到臺灣,從高雄旗津登岸,幾天後,他選定了臺南作為傳教據點,在看西街(今仁愛路)成立醫館,一方面免費行醫治病,一方面宣教。

 

  看西街醫館除了是臺灣第一座基督教長老教會,也是西方醫療第一次進入臺灣的紀錄。它雖然只成立了二十多天,就因為遭到謠言中傷,引發民眾恐慌抵制,不得不暫時撤離,但長老教會從這一刻起,在臺灣生根發展。

 

  對多數人來說,總以為宗教是宗教、城市是城市,兩者之間,似乎沒有什麼關係,但是,基督教長老教會與臺南的在地文化發展,卻有著息息相關、不可分割的共生性。

 

  在採訪參觀的過程中,我驚訝的發現,許多臺灣第一、臺南第一,其實都與長老教會有絕對的關係。譬如說,臺灣第一所中學,是長老教會成立的長榮中學;臺灣第一所女子學校,是英國宣教師李庥牧師夫婦籌設的長榮女中;臺灣第一所大學,是巴克禮牧師所創辦的臺南神學院;臺南第一間西式醫館,是馬雅各醫師創設的看西街醫館和隨後設立的二老口醫館(今新樓醫院的前身);臺灣第一份,也是發行最久的報紙,是由聚珍堂(俗稱「新樓書房」,今臺灣教會公報社的前身)發刊的「臺灣府城教會報」(今「臺灣教會公報」)……

 

  從這些第一紀錄中,我看到的是,一個宗教深耕臺灣,甚至影響臺灣發展的努力。

 

  長老教會剛到臺灣時,這座號稱福爾摩沙的小島,教育不普及,疫病不斷,醫療條件極差,人民生活貧困,鴉片毒癮危害,裹腳陋習普遍,先天環境雖然優良,但後天條件極差,對當時來臺宣教行醫、進行社會福利工作的宣教士們而言,與歐美的生活條件相比,可說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。

 

  但即便環境艱困,長老教會仍然在這塊土地上,一點一滴的做出了成績來。

 

  今天的我們提到臺南,說起旅遊觀光,經常想起的,不外乎是孔廟、赤崁樓、億載金城、大天后宮之類歷史悠久的古廟或古蹟,或者是美味的地方傳統小吃,卻很少發現,與在地人生活緊密不可分割的長老教會,也在這塊土地上,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紀錄。

 

  除了長老教會,這一次的採訪,我們也注意到,日治時代,日本人在臺南所做的建設。

 

  很難想像,臺南曾經擁有可媲美日本銀座的繁榮商業大道,仿歐洲巴洛克式的建築街屋連成一片,寬闊的大道、美麗的建築,置身其中,彷彿走進了歐洲的城市。而南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──林百貨,就位於今天車水馬龍的中正路一帶,這棟五層樓高的建築,曾是南臺灣最現代的百貨公司,不但裝有電梯,引入日本的電梯小姐服務,裡面所陳列販賣的,都是昂貴而時髦舶來品。

 

  今天中正路一帶的街屋,大多已經拆除,少數保留的,也不復往日舊觀,可林百貨的五層樓建築屹立依舊,雖然歷經時光和戰火的摧殘侵蝕,不見昔日風華,可是那美麗的外牆和獨特的建築風貌,仍能讓我們去追想它鼎盛時期的風采。

 

  而就在孔廟附近,最吸引人的建築,莫過於臺灣第一座國家文學館──臺南文學館。這座日治時代,由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興建,原為臺南州廳的老建築,在經過漫長修繕後,雖完整保留它獨特的歷史原貌,卻以嶄新的姿態面世。館藏內容豐富,是喜好藝文的朋友不可錯過的遊覽重點。

 

  參觀這些景點之後,我突然發覺,臺南是座很有力量的城市。這座看似傳承日久、積累古老文明的都市,之所以能擁有這麼多傲人的文物,不僅僅是在地人民努力的成果。戰爭、巨變,每一次翻天覆地的歷史變動,都對它造成極大的影響,卻也令它在發展上,與歐美、日本等地相互接軌,更兼容並蓄的包容了這些來自異國異地異文化的種種。

 

  城市沒有說話,它默默的接納了外來的一切,然後,轉化成為在地的資產。

 

  如果你到臺南,除了品嚐在地小吃美食、參觀廟宇古蹟,也別忘記去拜訪那些矗立在街頭、隱藏在民宅之間,看似不起眼的老建築。它們都擁有屬於自己、無可取代的獨特故事,因為它們的存在,給這一座古城,增添許多美好的風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霜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